生命在于运动,如何运动,健康获益最大呢?
一起来看看《2023版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》的指导意见吧。
【资料图】
在运动频率上,共识指出,
有氧运动: WHO 推荐有氧运动频率不少于3天/周,对于大多数成年人,将每周的运动时间分散在3~5天是达到体力活动推荐量的有利策略。
抗阻运动: 在抗阻运动中,同一肌肉群的力量、耐力运动频率为隔天一次为佳,2~3天/周;
柔韧性运动: 柔韧性运动频率最好每天都进行。
运动类型
不同人群可以根据身体情况,在排除禁忌疾病的前提下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。
运动量: 与获得健康益处有关的最低运动量是7000~8000步/天。
共识指出,运动量在实现运动促进健康/体适能效应中起重要作用。
为了获得健康益处,WHO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周至少累计进行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或 75~150 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,或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相结合的等效组合,每周运动量超过300分钟中等强度,或150分钟较大强度将获得更多健康益处。
运动量也可用来计算个体运动处方的总能量消耗。可以通过每天行走的步数来估算运动量。
成人至少100步/分钟的步频符合中等强度运动的最低阈值。每天一万步常被作为运动的目标,但与获得健康益处有关的每天最低运动量是7000~8000步/天,其中 至少应该有3000步是快走(步频>100步/分钟)。
特殊人群运动量推荐
孕产妇: 没有并发症的健康孕妇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将每周的运动量比较均匀地分布在5~7天完成,分段累计完成每天的运动量,建议产后每天进行盆底肌练习,以减少尿失禁的风险。
老年人: 老年人(≥65岁)久坐少动者的体力活动量应达到WHO的推荐量(每周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每周2次抗阻练习)。
儿童和少年: 儿童和少年(6~17岁)每天至少 6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,每周至少3 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、抗阻练习和健骨活动。
儿童和少年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(如看电视、上网和玩视频游戏), 2~5 岁儿童屏幕时间不超过 1 小时/天,6~11岁儿童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/天。
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,运动也有风险,特殊患病人群,如何运动需遵医嘱。健康人也要注意定期体检,避免运动时发生意外。
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
于康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