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山川之美,自古共谈。高峰入云,清流见底。两岸石壁,五色交辉。青林翠竹,四时俱备。
翻译:山川景色的漂亮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共同欣赏赞叹的。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,明净的溪流清澈透亮。两岸的崖壁色彩缤纷,交相辉映。青葱的树木,翠绿的竹丛,四季常存。
(资料图片)
原文:晓雾将歇,猿鸟乱鸣;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。实是欲界之仙都。自康乐至今,未复有能与其奇者。
翻译:清晨的薄雾即将消退时,传出猿、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;夕阳即将落山时,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。这实在是人间的天堂呀。自打南朝的谢灵运至今,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类奇丽的景色了。
《答谢中书书》注解
⑴谢中书:其人为谁,有多种说法。一说是谢微,一说是谢朓,一说是谢览,一说是谢朏。
⑵共谈:共同谈赏。
⑶五色交辉:这里描述崖壁色彩缤纷。五色,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。交辉,指交相辉映。
⑷青林:青葱的树林。翠竹:翠绿的毛竹。
⑸四时:四季。俱:都。
⑹歇:消。
⑺乱:此起彼伏。
⑻夕日欲颓:太阳即将落山了。颓,坠落。
⑼沉鳞竞跃: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。沉鳞,潜游在水中的鱼。竞跃,争相弹跳。
⑽实:的确,确实。欲界之仙都:即人间仙境。欲界,佛家语,佛家把世界分成欲界,色界、无色界。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在境界,即指人间。仙都,神仙生活在里面的美好世界。
⑾康乐: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,他传承他爷爷的官爵,被封为康乐公。
⑿复:又。与(yù):参加,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。奇:指山水之奇异。
《答谢中书书》鉴赏
从结构上看,《答谢中书书》从富有审美意味的几句开头,接着有两种不同时空层级的描写,以静见动,以动见静,描写了茅山美的性灵。至此出声赞叹:“实是欲界之仙都!”便是应有之笔。接着以反接收束全篇,深憾于自谢灵运至今竟无人妙赏此佳山水,一唱三叹,摇曳生姿,文章虽短而含蕴不尽。
以骈文的主要特征来看,《答谢中书书》或许不是严格饬的。四四四四的句型对属虽工,但基本上不用典藻饰。音韵上平节和仄节的更替,也不彻底合律。但它好就好在骈散兼行,散文的疏宕顺畅之美和骈文的整炼之美结合得很好。谋篇见妙趣,用语清雅含蓄,诗化了意境。
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,笔笼山川,纸纳四时,文辞清雅,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。全篇以感叹发端,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位山川之美,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,是人生一大乐事,体现了作者娱情山水的观念。
《答谢中书书》创作背景
《答谢中书书》是陶弘景俊赏山林、心灵净化以后所作。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。
《答谢中书书》作者介绍
陶弘景,南朝齐梁阶段道教教育家、科学家。字透明,自号华阳归隐。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。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。后归隐茅山。收集整理道经,创立茅山派。
入梁,武帝礼聘不出,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,还称“山中宰相”。对历算、地理、药业等具有较深研究。卒谥贞白先生。著有《本草经集注》《真诰》等。